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详细介绍
一、施工前准备
- 基础处理
- 对路基进行夯实处理,确保平整度及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;
- 铺设过滤土工布防止土壤颗粒堵塞透水孔隙;
- 铺设10-15cm厚级配砾石垫层(粒径5-20mm),暴雨区需设置透水盲管排水系统(φ75mm)。
- 环境条件
- 施工场地需达到“一平三通”(场地平整、水通、电通、路通),基层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。
二、材料准备
- 主要原材料
- 骨料:采用间断级配碎石(分1#、2#、3#),粒径2.4-13.2mm,需洁净且物理性能达标;
- 水泥:强度等级≥42.5的硅酸盐水泥;
- 增强剂:专用SR增强剂(含二氧化硅聚合物),提升粘结力及强度;
- 水:清洁自来水,避免使用浑浊地下水。
- 辅助材料
- 彩色强化剂(可选)、透水面层保护剂(封闭剂)。
三、施工流程
- 搅拌工艺
- 投料顺序:先将骨料与50%水搅拌30秒,再加入水泥、增强剂搅拌40秒,最后加入剩余水搅拌50秒以上;
- 水胶比控制在0.3-0.4,根据石子含水率调整用水量。
- 运输要求
- 搅拌完成后需在30分钟(夏季)或45分钟(冬季)内运至现场摊铺,避免浆料硬化。
- 摊铺与振捣
- 全透型路面:采用连续施工法(结构层与面层连续浇筑)或间隔施工法(结构层硬化后浇筑面层,需涂刷素水泥浆防空鼓);
- 半透型路面:基层普通混凝土硬化后,清理湿润并涂刷界面剂再摊铺透水层;
- 摊铺后用刮板抹平,平板振动夯振捣密实,确保表面无气泡。
- 辊压收光
- 使用专用抹平机或辊压设备收光,确保面层平整度。
- 养护管理
- 施工后立即覆盖农膜保湿养护,48小时后洒水养护,周期5-7天;
- 养护期间设隔离带禁止通行,避免孔隙堵塞。
- 切缝处理
- 胀缝:与构筑物交界处设置,缝宽18-21mm,深度贯穿面层;
- 缩缝:间距3-6m,缝宽3-8mm,深度贯穿面层。
- 表面处理
- 面层干燥后喷涂封闭剂(保护剂),增强耐久性及色彩稳定性。
四、质量控制要点
- 孔隙率:通过骨料级配和振捣工艺控制透水系数(31-52升/米/小时);
- 强度:C20-C30标准,需严格按配合比投料;
- 防污染:养护期间避免泥沙堵塞孔隙,日常维护采用高压水冲洗。
五、适用范围与优势
- 适用场景:人行道、公园广场、自行车道、停车场等轻载路面;
- 核心优势:透水率高(15%-25%孔隙)、承载力强、色彩多样、易维护。
注:实际施工需结合现场条件调整工艺参数,并参考新技术规范。